如何才是进入了写作状态?她背下了自己的作文!
思思是一个长相很恬静的女孩,高高的个子,微微带卷的软发,双眼有些迷朦,似乎一不小心就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,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了。
今年暑假后才到我这里来报课的,她来的时候,已是五年级了,她妈妈说她学习都还不错,就是写作很吃力,总是在花很长时间,不知道究竟要写什么?她来的第一天,看到我们一柜子的书,立即拿起一本看了起来。她妈妈着急地说:她倒是很喜欢看书,但好像对写作也没有什么帮助……我见到这样的家长太多了,就安慰说:爱看书的孩子其实已经有了很好的语言和故事的贮存,我们只要想办法把这些东西激发出来就好了。
我记得第一次课上让她写了一个自我介绍,她就写了自己名字的来历,讲述爸爸妈妈希望她上进之类的意思,文字中规中距,乏善可陈。看得出她是那种听话的,但没有多少创意的孩子。
下课后,我一说要写作文,她立即问是要用三段式么?写多少字?
我一听就笑了,这种问题好熟悉,好多孩子都会这样问,但凡在学校上到五年级的孩子一般就被这种模式化思路深深套住了。
她上了三次课,每次作文都只写了一小段,表现十分平平。我感觉她有点恍恍惚惚,不急不慢,并不在乎自己的作文写得好不好。
第四次课,她的作文又没有写完,只开了一 个头。正好那天只来她一个学生(我们线下学生很少,有人请假了就只有一两个学生。)于是我就让她把这个没写完的作文讲给我听。
她一边往下讲,我一边引导她,关于主线意识;关于一个故事应该有哪些元素;关于我们为什么不能让主人公永远在一个地方反复,她又讲起了同学的故事,我说打住,这个时候,故事应该往深处发展,不能再牵扯进来更多的枝蔓了,那一天我对她的态度是很严肃的,我觉得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激发点,有时不能一味地表扬,赞美,我们要指出她的问题所在,才能让她找到作文的感觉……
她是个比较静得下来的孩子,仔细思考了一番,又重新编起来。奇怪的事情发生了,当她把这篇作文说出来后,还有一刻钟的时间,我就让她马上把这篇作文写下来。
于是她很安静地坐着写。一直写了四十分钟。最后她写出的作文和过去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啦!我激动地表扬了她,开头如神来之笔,文章里有好的细节,有动作,有对话,最重要的是,她懂得如何在文章中“发力”了。走的时候,我让她把这篇作文好好改改,准备发出来。
下一周,我要准备点评这篇作文的时候,她没有带上作文本。我有点遗憾地打算不点评她的了。没想到她突然站起来,说:老师我可以把这篇作文背出来。其实,她是个很文静的孩子,这种表现有点出乎我的意料。
她真的站了起来,开始逐字逐句地背这篇作文。我看着她的样子,脸蛋微微发红,双目亮闪闪的,再也不是过去那个迷朦的,有点睡不醒的样子了。
她背得时候,小伙伴们一开始笑着打趣她,渐渐地,大家被她的故事吸引了,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。当她说到有一个书做的门洞的时候,有个小伙伴叫道:我也想去,大家都叫到:我也想去……
我起先有点不以为然,以为她会背个大概,没想到她真的一字一字地背下来了,有的地方还不断地进行更正和补充,我惊叹于她的记忆力和对每一个情节的精准,这篇作文共有十千八百字……她整整背了半个小时,看到她那张因为回忆而兴奋的小脸,我突然非常感动。一下子明白她为什么一下子作文能写好了。
当她讲完了,大家都还在问:后来呢,后来呢,所有的人都被她的故事迷住了。
我告诉大家:你们发现了么?她进行了一种写作状态,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状态。她不是在完成任务,她是在创作,她在写作过程调动了自己的全部的记忆和情感,进行了反复的掂量和构思,才能写出这样一篇引人入胜,充满细节的故事!
你们今后谁能认真到能把自己写的作文背出来,想写不好作文都是难事了!
果然从那以后,思思的作文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!她不仅不再害怕写作文,反而爱上了写作文!
好事连接不断,她的作文被老师当成了范文,而且还送去比赛。她的写作状态进入了一种良性循环,她对作文越来越感兴趣了。
这就是一个孩子的转变!仅仅是一次课堂的引导,看起来很神奇,简直不可思议。事实上很符合常情——当一个孩子掌握了写作的思路,知道如何在作文中去“发力”的时候,也就是他们只要知道了构思作文的绝窍,和知道该如何去写的时候,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才有用武之地。
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丰富的创造力,每个孩子都喜欢创意,很享受创造一个故事的过程,只有我们引导他们走上了创造的捷径,她们才知道如何去做,才不会像在丛林中迷路一样在文字中打转,找不到写作的出口。
思思的神奇转变再一次告诉我,每个孩子都是乐于创意的,我们要告诉他们创意的思路,他们才能进入写作的状态,写出好作文!